上海地方法規(guī)率先對過度包裝說“不”
2013-03-05 09:09 來源:人民網-上海頻道 責編:陳莎莎
- 摘要:
- 2月1日起在上海施行的全國首部限制過度包裝地方性法規(guī)――《上海市商品包裝物減量若干規(guī)定》實施近一個月來,效果究竟如何?今天,記者走訪了幾家超市賣場,發(fā)現(xiàn)屢遭詬病的過度包裝現(xiàn)象并未絕跡, 而且商場的銷售人員與管理人員對這部地方法規(guī)似乎并不了解。
按國家標準,判定過度包裝與否,一看包裝層數(shù),二看空隙率,三看成本占比。保健食品、化妝品、飲料酒、糕點的包裝層數(shù)限量均為3層,包裝空隙率上限分別為50%、50%、55%、55%和60%,除初始包裝外,所有包裝成本總和不應超過商品銷售價格的20%。此次抽樣主要看前兩項參數(shù),因為成本必須由生產企業(yè)提供真實數(shù)據(jù)才能判別。
記者看到,技術監(jiān)督部門抽樣的疑似過度包裝商品包括龍井茶、茅臺酒、長城干紅和燕窩等禮盒。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一位檢測工程師打開被抽樣的龍井禮盒,大盒里面裝有兩個小盒,打開小盒,還有密封包裝袋,最里面才是茶葉,“這個算三層包裝,這項參數(shù)合格。”但與大禮盒相比,除去小盒的兩袋茶葉非常“瘦小”,是否屬于過度包裝,仍要靠數(shù)字說話。
還有8瓶裝的燕窩禮盒,打眼看去,瓶子似乎占據(jù)禮盒大部分空間,空隙率是否違反國標,肉眼難以辨別。檢測員先用鋼尺測量禮盒外壁長、寬、高,分別為400毫米、300毫米和79毫米,算出禮盒體積。接著她取出一瓶燕窩,丈量玻璃瓶的高度與直徑,分別為71毫米和52毫米,算出每瓶燕窩的體積,再乘以瓶數(shù)后,與包裝體積做對比,得出的空隙率大大超出國標30%的范圍,因此判定為不合格。
上海技術監(jiān)督局人士表示,檢測結果會在春節(jié)后公布,屆時將依法處理違規(guī)企業(yè):責令停止銷售,限期改正;拒不停止銷售的,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;情節(jié)嚴重的,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。
上海新法規(guī),新在何處
“國家2009年就對過度包裝‘重災區(qū)’的食品和化妝品出臺過強制性限制標準,但沒有具體實施細則和罰則,缺乏可操作性,執(zhí)法有難度,遏制作用有限。”上海市質量技術監(jiān)督局副局長沈偉民說。
沈偉民有些憂心,政府提倡建設資源節(jié)約型社會,主張科學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過度包裝卻背道而馳,造成巨大浪費。這幾年,上海兩會關于限制過度包裝的提案議案呼聲很高,每年必提。“2011年起,市人大在廣泛調研后,決定進行地方立法。僅僅一年,2012年11月,上海便完成立法并正式向社會公布。
這部地方法規(guī)有三個特點。
一是反向切入,從銷售領域反過來向生產領域傳導。“秉承從源頭抓起的理念,法規(guī)本應立足對生產者的制約,上海為何將第一責任人定位于銷售企業(yè)?因為上海是個大市場,商品80%以上并非滬產。我們希望通過銷售企業(yè),來敦促廠家依法生產。”沈偉民說。
二是體制明確。明確了銷售企業(yè)是責任主體,也明確了質監(jiān)、工商、食藥監(jiān)以及發(fā)改、經信、商務、環(huán)保、綠化市容、物價等政府職能部門的相應職責,避免了分段監(jiān)管、互踢皮球。
三是激勵、引導、約束相結合,而不是純粹限制。“你仔細看,法規(guī)名稱沒用‘限制過度包裝’字樣,而是‘包裝物減量’,這表明了政府在一些市場化程度較高、又不涉及產品質量安全底線的領域的管理態(tài)度。”沈偉民說。
-
相關新聞:
- ·過度包裝難說“不” 仍須加強監(jiān)管 2013.03.04
- ·欲破“中國式包裝” 先破“中國式面子” 2013.03.01
- ·遏制過度包裝:紙企也需“努把力” 2013.02.27
- ·限制過度包裝有待完善法理和機制 2013.02.26
- 關于我們|聯(lián)系方式|誠聘英才|幫助中心|意見反饋|版權聲明|媒體秀|渠道代理
- 滬ICP備18018458號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:18816622098